2016/02/29
公公。
買了根大蠟燭。
然後,公公過身了。
這不突然,我知道。這一切來的並不突然。
這次是表弟告訴我的。
我不知道他有沒有告訴我媽他把這事告訴我了,反正我不問,他們不會講,也許讓我知道的時機通常都會是在事件發生後的幾個月。
一如之前公公失蹤、入院,很多時他們都說得很輕鬆,就像家中發生事,連法庭都上過了,也是沒有告訴過我,可惜我總違背他們好意,總覺得事情沒有想像中輕鬆。
上次媽媽說,八九十歲,老人病,也沒法子。
我想了想,也只能應道,嗯也是。
心裹卻暗暗奢望,總能撐到夏天吧,到夏天就好,能多見幾面總是好的。
即使我於他而言可能只是個面目模糊的陌生女生,他不會記得我原來是他外孫女。這是個單向性的願望,一廂情願大概也不過指這樣。許是自私吧?即便如此,我還是想看見他。
於我而言,真正對他外觀有印象是兩三年前的事了。第一年來加返港後,遲大到的喝茶,他消瘦了許多,不過公公本來就很瘦。在那個我懂事後他會把我和另一個表姐弄混的時光,已經覺得他是那種會被風吹走的身材,但予人硬朗的感覺與爽直的笑容卻像會與狂風對抗,告訴你,我才不會輸給風呢。高高瘦瘦,喜歡吃魚,吃飯才出來,床上總有很多零食,不搭時不搭調的搭話。
近這兩年,看他迷路時的照片,可真算是骨瘦如柴。變化總是不知不覺間的事,一眼一眼地看著,總不覺得有什麼變化,拿許久之前的東西作對比,便驟覺,許多事大不如前了。正如到現在我還是覺得我表弟還是那副嬰兒臉,公公的笑聲依然硬朗且突兀。
可是沒有事是一樣的了。沒有。
在很久很久、還沒有老人痴呆之前,公公就經常把我和詩詩表姐弄混,那時總覺得不以為然,反正也沒兩句,弄混也沒差。現在想來,過了身的公公,你會知道在這邊哭著想你的女生,是瑩瑩嗎?會突然惦起那個沒有守在你床邊的外孫女嗎?會在香港的天空笑罵我這個不孝的孫女嗎?
每個人都在。對不起,公公。
對不起。
你有看到我嗎。
有麼。
/
在回家的路上心血來潮連上網站,看見表弟傳來的惡耗。
我站在停車場,洌風吹過,我沒有哭、沒有眼紅,現在想起來,大概那刻我臉上還是掛著微笑的,而肯定的是,當時的我無論是什麼表情,一定都凝固停在臉上了。停下腳步把這個消息消化了好幾十秒,再次邁開腳步的時候我在想,是幾月呢,四月嗎?
不,是三月一。
我站在路口把這件事反覆想了好幾遍,還沒收到表弟傳來的答覆,在腦海中大概就這有他給我的那幾隻字。彷如被迫般眼眶有幾滴淚水,沒有更多。
我覺得自己是麻木到不哭,從前阿姨的癌症復發,大姑丈因癌過身,三姑媽、二姑媽、大伯父、二伯父、大姑媽……各種各樣的惡耗自我真的懂事起,好像從沒停下來過,更莫提稍遠一點的親戚。
跟朋友說起,他問我,要回港嗎?我說,不知道,還未定,不過都習慣了。
我以為如此。
回到家中,把所有東西放下,我嗚咽起來,可是沒覺得自己有眼淚。心裹想著,謝苡瑩妳這個人真虛偽,為了道德人情倫理世俗感觀,沒眼淚、沒頭沒臉地哭。
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一整臉都是濕的,紙巾都用都好幾張,我只聽到自己還在嗚咽,還是感覺不到眼裹有淚水要溢出來。
淚痕與一臉的水,從那裡來的呢?
看著前方、電腦後的鏡子,才驟覺鏡中之人何其狼狽。和表弟笑言大家都在,我就是個不孝孫的好例子,他安慰道公公會明白的。
連自己心裹也忍不住嘲笑,公公他還知道我這個人嗎?先不說他有把我和表姐弄混的這個笑話,說實在的話,與父親相比我本來就不親母親那邊的人。
中學以後,許多非大時大節的聚頭我都缺席,沒兩句、搭不上話,來來去去都是問候近況,或者有意無意的調笑,相反與父親那邊的人相處感覺更自在,可以和大表姐在置地喝杯茶談一整個上、下午,寧願主動約Sue表姐吃晚餐。
No offense,我猜並非出現過什麼大過節,也不知道是從何而起,只是我感覺自己在那邊並不討喜,也無謂礙事。大概於我來說只有表弟能說上兩句,畢竟算是從小相處到大,但隨著成長,疏離是一定的,甚自耳濡目染到覺得我並非什麼好人,估計我本人從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好話,畢竟我從來不是個乖孩子。
逃學、欠交功課、任性妄為,是個讓父母相當頭痛的孩子,可能這些便是那邊的人或者他長大後覺得的我。但無論如何,我還是這樣頑劣地走了過來。
亦因如此,絕對不疏遠,算得上摯親的親人,內心卻總是覺得難以接近。
如此不算疏離,但也沒兩句的情況下,再加上因出國三年沒有出席任何時節聚會,公公還會記得有我這個孩子嗎?
沒有也沒關係,讓我自私地想你就好。畢竟無論什麼感情都是單方向的事,正如別人喜歡不喜歡你是別人的事、父母愛不愛你是父母的事、你愛不愛你自己,是你自己的事。
雖然這是有點遠的加拿大,公公,我為你點起的蠟燭,你有看到嗎?
是海水的味道,母親說過你以前是捕魚的,這個味道會令你願諒沒怎和你親近過的我嗎?會發出那突兀而低沉的笑聲嗎?
願你離開得安詳。願被留下來的人生活安穩。
孫女 瑩瑩。
寫於加拿大二月二十八日晚上八時。
2016/02/04
【Galileo Galilei】解散相關資訊【中譯文】
又一團。
終於要解散了。
這裹有中譯文,因為怕這種網頁幾年之後就會刪掉頁面,因此把一部份資訊轉載至下面:
『給喜愛Galileo Galilei的各位:
在本月27日發行的第四張專輯《Sea and The Darkness》與三月的春天巡迴演唱會後,決定結束Galileo Galilei的活動。
我們三人從十幾歲時就在北海道稚內的小小Garage裡,以像是和朋友在玩遊戲的感覺開始音樂道路,那個"遊戲"變成了名為『Galileo Galilei』的樂團,載著我們到這裡來。對於突如其來的成功雖感到困惑,但在追求屬於我們的音樂時,朦朧的人生也開始變得有意義。這麼美好的幾年中我們成長了,遊玩心態開始的音樂也不知從何時成了想賭上人生且無可取代的東西。
往回看,『Galileo Galilei』這個樂團對我們來說或許就像孩童時期搭過的那台寶貴"玩具車"吧,但"玩具車"無法從庭院的草坪往前踏出一步。無論前方有多少危險的水泥道路,我們都想要跑跑看,所以成為大人的現在,我們決定要從這台心愛的"玩具車"下車。
大家都知道我們不擅長用言語表達,所有的想法都會放在最後的專輯《Sea and The Darkness》裡。在這張專輯中,如果我們所喜愛的各位能因此有什麼感觸的話就好了。今後的事情我們尚未決定,但相信一定會給各位好消息的。
期待在演唱會上能與大家見面。』
其實GG團終有一天會解散這件事,我大概很久以前便有心理準備。
從他們成員一直不停更換開始,音樂的風格也在一直轉變,看得尾崎兄很努力地維持初心的音樂風格,尾崎弟努力在配合,貝斯手也作為青梅竹馬從未離棄地支援(佐孝仁司本來是因為尾崎兄叫他一起玩吧,就用壓歲錢全買了把吉他,誰不知後來尾崎發現原來樂團是需要一個貝斯手,於是就又拜託仁司當貝斯手。這故事教訓大家即使是小朋友也要帶眼識人…),但經歷過這麼多轉換後要走回原路實在是無比困難的一回事。
正如他們所說「GG團就是孩提時代大家所珍惜的玩具車,但玩具車並沒法越過庭園的草地向前邁進。」
也許《未聞花名》的主題曲令他們為人熟悉,對許多人來說那幾首歌大概是他們的最愛,但我個人從不能忘記的一首歌卻是比《未聞花名》更早的一首歌《僕から君へ》(2011)。
再一次閱讀歌詞,根本就是對他們整團的預言亦可以算是定位
「成為不了大人的孩子們乘坐在汽車上
不斷徘徊在放棄不了的夢想之中」
歌曲最後寫的是車子走了,汽笛的鳴聲從遠處傳來…
《僕から君へ》中文歌詞請按我
這幾個月關於音樂的打擊太多,從閃光2008起就一直喜歡的GG(同期喜歡上的團只剩Flumpool師弟weaver了,說實在他們產量也不多…)古川本舖宣佈停止音樂活動,samfreeさん的死亡,つづくバンド的失蹤(終於發現)……都麻木了,即使現在跟我說OOR要解散大概我也能接受。(說笑而已,千萬不要。)
雖然官方宣佈說往後的去向還未決定,許多飯都會覺得他們還是有機會繼續走音樂路的,(畢竟尾崎好像有Solo跟別的歌手合作),但先說好了,尾崎兄已結婚,對方好像是有參與他們專輯的staffさん之一。
最後的album已於1/27發售,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最後送上喜歡他們初次上Music station的片段,那時候喜歡他們有一年多了,發現他們要上MS我還興奮得下載了把他們的那段Cut了下來,那時期的吉他手挺美型,四ツ葉さがしの旅人的PV中是他演的女人,我到後來才發現。
那時候的尾崎兄才剛高中畢業…
還是很不捨得,喜歡的J-rock樂團又少一團。
2016/01/17
【中日歌詞】Goose house - 18歳
18歳
Goose house
作詞:神田莉緒香、工藤秀平
作曲:なんだ神田K.K.
翻譯:異型
【中日渣翻譯 有錯請糾正】
【轉載隨便 出處請注明 謝謝合作】
夕方5時ニュース
黃昏五時的新聞
また未解決難題
又一未解決的難題
見ないふりしてほっといた
裝作看不見先不予理會
モツレタチエノハダレナオス?*
找個誰來解決這複雜的九連環吧
子供じゃない大人でしょ
不是小孩 已經是大人了吧
3日前はそのまた逆
明明三日前還是正相反
じゃあどっち?シーソーゲーム**
到底是哪邊?玩搖搖板似的遊戲
こりゃまた難題困ったな
這又是一個難題 真困擾呢
分からないわ通じない
說不知道也不能理解
「知ったかブリ」はバレちゃうし
「裝作知道吧」又應該會暴露
携帯に泣きたいと言っても
即使哭著對手機訴苦
返事は来ないまま
也一直不會有回應
デジャブのように繰り返す日々
似曾相識地日復一日
指切りなんて必要ない
勾手指什麼的沒這個必要
世の中ルールくだらない
世上的規矩 簡直無聊
夢や希望捨てちまえ
夢想、希望全都捨棄
グレーゾンの中走るしかない
除了在灰色地帶中遊走也無事可做
「だって私まだ18歳」
「因為我還是18歲」
いい訳ばっかでも本当は
藉口一堆
今すぐここを抜け出したいの
但實情是現在就想脫離這種狀況
1mmでも変えたくて
只有1mm也想改變些什麼
総武線乗り込んで***
乘上總武線
イヤホンボリューム上げて
調高耳機音量
ソノママリアルヲシャットアウト****
就這樣把現實拒之門外
人は一人じゃ生きていけない
人類是不可能獨自一人生存
でも結局は独りぼっち
不過最終還是會獨自生活
携帯に泣きたいというのは
想對著手機哭泣
そろそろ卒業かな
也差不多該這樣的事畢業了吧
デジャブのような繰り返しなんて
似曾相識的日復一日
悲劇のヒロイン演じてたの
飾演悲劇的女主角的我
大人になんかなりたくない
一點也不想成為大人
そんなの子供のわかまま
這種孩子的任性
グレーゾーンの中もがきながら
在灰色地帶中還能是小孩子
気づいた私もう18歳
但察覺到的時候我已經18歲了
現実逃避まみれの毎日は
不斷逃避現實的每天
今日でもうおしまい
今天終於迎來落幕
ねえ、キレイなものキタナイもの
吶、不論是光鮮的事物還是污穢的事物
分かった気がしたから
也開始明白注意到了
どうしても難しく考えちゃうのかな
不過無論如何還是非常難考慮這些事
でも下を向いたら上を向く単純でいいよね
不過能低頭的話也能抬頭 這般單純也不錯
鏡の私に今なら言える
向鏡子中現在的我說
「もう、大丈夫だから」
「已經,可以了」
大人じゃないし子供じゃない
既不是大人也不是小孩了
孤独に思えてひとりじゃない
覺得孤獨也並不是只有我一人
ウソもホントも見抜けないよ
看不透實話與謊言
なんて言ってた昨日にバイバイ
向胡言亂語的昨天說再見
私は私そのままでいい
保持這樣的我就好了
見つけた私まだ18歳
發現自己已經18歲
いつもどっかで想像するの
一直不知在那裡想像過
胸を張って明日見てるとこ
挺起胸膛迎接明天
*應該是在說「知恵の輪」disentanglement puzzle,是一種要解開一堆鐵鑰匙纏在一起的智力遊戲,中國有類似的九連環,於是就這樣翻了。(因為片平假弄不清,也只能猜是這個意思。)詳情Google。
**see-saw game,意思是如玩搖搖板般搖擺不定,決定不能
***JR東日本的一條鐵道,不太清楚描寫的是本線還是快速線,總之是由東京站途經千葉到銚子站的一條線路。詳情維基。
****雖然都是片假,但這個能夠比較肯定是「そのままリアルシャットアウト」
這曲子蠻舊的了,已經很難確切找到官方歌詞,網上的歌詞有許多種版本,片假平假不一,實在令人困擾,我日文也不是很好,盡力吧。
順帶一提,CD ver.比live好聽多了,編曲的美妙與差別也能明顯地聽出來。雖然是2011年的CD,也算是他們第一張Single,但網上找資源應該不難,當然amazon或itunes購買更方便。
偶爾夜裹聽到這歌,大概是描述一個十八歲的中二病,為自己在找一大堆藉口,不想成為大人也不想並別人看待為小孩。但要在人生的路上要怎樣走下去呢?就這樣充滿著成長的困惑與爭扎的一首歌。
國內有網民說大概Goose house內創作這歌的三人當時都是十八歲,三人當中神田的歌聲一直令人印象深刻,但現在三人只走剩一人,工藤他還成了隊長。世事難料,成長真的難以預料且帶點恐怖。
雖然我已經二十歲了,但還是對這歌有很深的感觸,畢竟我是個永遠的中二病,喜歡傷春悲秋。
晚安。
上手。
在看日本的一個綜藝節目,知識量很高,請來大量的學者分析嘉賓或採訪地點中人物的各種心態、行為、意識、歷史、環境文化等理論。當然以綜藝節目來說,戀愛心理的話題分析必定是最具娛樂性。
節目中第一條問題非常簡單,即使是沒有讀過心理學的我也能憑推斷分析出結果——在初次約會中,你是說自己的事比較多,還是聆聽對方說比較多的人?
這題目問的並不是「你想怎樣」,而是「你是怎樣」,我是比較想成為一個傾聽者的,畢竟在一場戀愛中,傾聽者感覺是佔上風的,找話題也像是男性會做的事(性別定形不好意思)。可惜的是,我大多時候都會因為耐不住沉默而成為說話者。
結果出來,與我想像的無異,更有數據分析,在初次約會中比較愛說話的那方,會比對方三倍以上更想見到對方。
可是我突然在想,如果對方只是你頗感興趣的人,當然你約會當時的情緒就沒這麼興奮,冷冷靜下來的話成為傾聽者並不難,也沒多大興趣想和對方分享自己的事。相反,對方是你極為喜歡的人的話,你就會想挖空心思地引起對方注意,讓他知道你一切。
理所當然、順利成章。
2016/01/15
《In your eyes》
觀後感。
不過不失既愛情電影,如果不是在家中能暫停又重播地觀看,而是在戲院強制性看完全場的話,於我而言應該算得上是頗為沉悶。
若然沒有先觀看劇情簡介的話,開場大概有十分鐘頗為不解且沉悶,在不理解背景設定下,拍攝手法的鏡頭轉換也令人困惑及暈眩,一但開始理解設定……其實鏡頭轉換還是挺擾人的,不過這也算得上是這套電影特色之一。
兩個主角在沒對手現場配合的情下,蠻讓人好奇到底是誰先拍攝,又有沒有其他輔助聲音配合演出,兩人演技不過不失,不算太爛,也說不上好。
女主很可愛,聲音也很動聽,是吸引我繼續看下去的要素之一。
有很多場面和女主易地而處的話還真是頗為尷尬的,在大家面前突然身體不自控地想去制止一場別人的意外,尤其男主被曖昧對像發現自己掌摑自己的那一幕實在令人哭笑不得。在這種微妙且令人不便的狀況下,男女主不在一起生活的話還真是…生活還能過得下去嗎?
那場柏拉圖式的愛撫,我不單止不能想象,還覺得場面蠻怪異的。
其實女主角特別的蠢、特別的自私,拿一個耳機出來裝作一直在談話不就好了嗎?說要Shut that off就完全不與人聯絡,拿揑著別人的愛,好玩嗎?
每次看見女主對她老公微笑的時候我都很奇怪,如此親密的一個人為何會讀不懂自己另一半的假笑容,又或者特地忽視這種奇怪的氣氛呢?
全劇最浪漫,亦是唯一的浪漫點在於:有一個人,默默的陪了你二十多年,感受你所感受的,看到你所看的,經歷過係經歷的。
只要圍繞著這個概念,基本上也不難猜出劇情中心(應該說這就是劇情中心),陪伴這個課題亦也許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浪漫的事了。
如此一套俗套的電影,若然連background soundtrack 方面也失敗的話,就能被稱為爛電影了,很可惜的是在背景音樂方面,制作團隊的確做得不錯,沒有很出色地給人不可磨滅的印象,但還是能令人眼前一亮。
結尾沒有交待許多細節,不過也許浪漫之所以為浪漫正是因為它不被生活與現實打擾。
整體評分:6/10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