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6
Inception有感。
又重新地覺得Joseph好靚仔。
500 days of summer大概會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套愛情文藝片,無關sunrise、sunset、midnight之事,彷如喜劇般的關係,卻可悲地訴說著現實。
當然Ruby Sparks都係一套唔錯既電影
這樣想起來,彷彿愛情作主線的電影,都是理想與現實的殘酷交錯。
但順著如此思維一想,又彷似理所當然。
誰的愛情不是總會有自己的「理想對像」、「幻想情節」,而現實卻是諸多麻煩的關係?
會挑剔、會抱怨,不過是因為理想與事實畢竟總有落差,
沒有誰的愛情,完美過。
關於Ending。
然後我寧願相信陀螺其實係未轉完,而非會繼續轉下去。
咁樣,大家都會開心啲。
畢竟我從來都是一個逃避現實的人,寧願徘徊虛無而美好的幻境,也總比留在殘酷的現實好,即使那是夢。
若然夢境足夠美好,那就由得我沉溺下去吧。
清醒夢,我這輩子大概只發過一次。
可以由自己決定自己在夢中的去向,又確實知道自己在夢中。
我發夢,即使知道自己在夢中,許多時都是身不由己。
可是我卻享受這種美好。
在現實中被迫進行的抉擇本來已叫人難受,又何苦連夢中也找罪受呢?
我喜歡看事情自己發展,不介意在必要時成為推動發展的一份子,但叫我自己思考主導事情發展的方向……
不,可免則免了
現實中做過許多次卻總是徒勞無功的事,已足夠多。
而有關夢境分享,這套戲最原本的概念與靈感。
我不置可否。
但夢,畢竟是夢。
不必與人接觸,享受如第三者般的親身體驗,這是夢中獨有的寶物,彷如不需要人分享、只專屬自己一個的平行世界。
這是我所喜愛的。
可以的話,這種私人空間就不要和別人分享了。
別人主動插足是一回事,
我主動分享,又是另一回事。
btw,我諗Inception2可以用徒弟同joseph做主線,唔錯。
2014/04/04
寫著寫著。
很久沒有碰過這兒了,
其實我一直都不時在這裡徘徊,但就是下不了手寫一段令自己滿意的文字。
令別人滿意從來比令自己滿意來得易,
若然是你在意的事的話。
心血來潮,
想念手指在鍵盤飛快敲動的「噠噠」聲。
忍不住就想,寫寫就好。
大概寫著寫著就能寫下去。
許多事也不過如此。
最初從來沒想過Share一段影片會有這麼多的話想講,
可是打著打著,
不知不覺就已經早已超過幾百字。
可是單單那幾百字,又不見得能夠成為獨立的一片文章,又不想違背當初自己的原意,讓本應Share在Facebook的說話輾轉流浪到這兒。
到最後,好好寫一篇近況的意欲及心力便漸漸流失了。
其實我很怕。
有時候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無所事事在這異國流連到底算什麼。
我背負著許多人的期望,可笑的是我一直對自己很失望,
由中學到現在,甚至自小學起彷似已有跡像。
對自己,我不是沒有期望,
不然又何來失望呢?
可是,卻從來不抱有希望。
希望是實質的,有朝一日它會掌握在你手,就如劃破黑夜的第一道晨光,
你知道,
終有一刻,它會來臨,帶來無限生機。
期望,不過就是一絲期待,
你可以期待希望的來臨,
但卻是比希望更低層次的,你只能引頸期待,
而到最後,希望會否降臨,卻不是你期待就可以控制得到。
又一年。
人愈大,對自己愈失望,好像就會失去更多動力,失去更多衝動,從而失去許多機會。
我能夠做的,到底是什麼的?
「人只要不要臉,就能無敵。」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不要臉地不顧一切做自己想做的事呢?
畢竟有太多事物負於背上,
可能是責任,可能是負累。
人活於世,絕不可能恣意飛翔。
自由,從來都有限度。
可是一但我們獲得絕對的自由,我們就會彷如脫離隊伍的侯鳥,失去目標,連自己生存的目的也漸漸失去。
沒有應該守護的事物,沒有循序的日程,
沒有,什麼都沒有。
沒有目的地,翅膀又有何用?
我的軟弱、我的堅強彷似都離我而去了,
什麼都沒關係了。
這樣沒完沒了的消極想法,還要持續到什麼時候才能有個完結呢?
隨了不斷地寫下文字,
沉溺於睡夢中,
我還有什麼可做呢?
也不是沒人相伴在旁,可是那種你知道大家都總會離去的滋味,不太好受。
萍水相逢,曾與妳渡過一段快樂時光,便應已知足。
可是這種空慌的感覺,到底是什麼呢?
一個人的孤獨,
好可怕。
無關是否孤單形影一個、無關別人明暸與否,
那是種,
一個人的孤獨。
長久都揮之不去,飄散在我周圍的每一絲空氣中,
只要我還存在,每一秒,我都在把那怯慌、那畏懼、那無助,那凍寂的空虛吸入肺部,
直衝腦門,沁入全身。
會完嗎?
我真的能拾起心情嗎?
我還能嘗試寫作嗎?
一個人的懦弱,
好孤獨。
Try not to worry about too much, everything have their own way.
That's fate.
2014/02/09
盲。
思緒混亂。
本來在日誌中寫下了以【盲】作標題的文章,起首兩句後,卻發現自己原來喪失了言語的能力。
沒法寫下去。
我不想擾那俗不可耐的最後一片清淨樂土,我沒法去勉強自己釐清想說些什麼、想幹些什麼。
直到現在,我還是一邊在以生活去逃避某人某些事,卻又因慵懶而逃避生活,可恨是時間從不容我們說不,有些事,彷似伴隨著時間與節日迫妳面對與表態,正如生活再難過還是一樣要過,這都是時間長期的惡作劇,無論如何成熟,還是避不過這臭小孩的無盡折磨。
秏盡妳力氣與心神。
沒法控制自己不去想他,我只是在為這點而落淚。
並非因為我與他之間發生過的每一件小事,而是因為自己的不爭氣,為了自己不能自已地想他而落淚。
走在時裝店中看見男裝部會想這襯衣適合否、進了名牌店就忍不住看袖扣會否太過老成、進了餐廳會想若然坐我對面牽著我手的人是他那多好?
大腦不受控制地不停自我幻想。
有人說我傻,想他就找他,人家都已經表現得這麼明顯,就別在別人趕著畢業時亂插一腳;
有人說我傻,他的所作所為、千里迢迢送上心意,分別就是要擾亂妳;
有人說我傻,再找一個不就好了嗎?
喂,Nathan妳覺得如何?
嗯,很好呀?
妳不是分手了麼?
所以呢?
他不是很好嗎?
…… 屌,男人老狗,講呢啲。
我不傻,我從來沒打算來亂,說一、從不做二,說了分開就是分開,說了大家重新各自發展就是各自發展,回港,再算。
我不傻,我一早就揮舉白旗,我對這個男人一向服軟,毫無反抗之力,可是我真的不傻,決定了就沒打算回頭,現在他的行動其實可算了在預料之中,但相比如此,我早早就做好了傷得徹底的心理準備。
我不傻,因為我在等他,但卻只是單方面的等,一但雙方行動匯合……那已不是我所期待的結果。
並非「預料」,而是「期待」。
我期望自己可以快點傷得徹底一點,斷得再淒慘一點。
傷口再深,都總會復原。
可是刀子反覆在傷口處刮垢,這可不是要疼多久這麼「簡單」,
這是一種折磨。
一種不見天日的折磨。
有些人不明白,「我愛你,可是請你放我走」是個怎樣的道理。
它的確不是個道理,只是歪理。
人不作死就不會死。
沒關係,作死也不過是我的任性。
現在不任性一番,還待何時?
但再任性,還是有認真的為我自己想過,只是我自己。
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
今天去了盲人餐廳,本想將一切經遇仔細描述,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紀錄及嘗試的經驗。
可是心盲,就自然喪失了言語的能力。
我沒有傷,可是我有點痛。
我等他,我想他,卻不要在留在我身邊了。
你從沒有錯過,卻也未曾對過。
這是一種習慣,想你的習慣,
有朝一日我會發現,你不過就是一種習慣。
其實並非只有他。
這種新奇好玩的經驗,讓我想起幾位會陪我瘋癲即興的朋友,沒法與她們前往只能成為一個遺憾,但再與她們一同前往就不必了。
Past is already passed。
有些事,不是以某形式呈現於現實中,就失去其意義,無謂掙扎,只顯得更無力。
但那已是回家後的後話。
說實在,坐在伸手不見五指的一片黑漆間,我唯一的安全感來自牽著我的那隻手,
那時,為什麼不是你呢?
卻也總是可笑的。
是你的話,我大概連約都不會應了。
只能安慰自己,不過是個習慣。
心盲,做什麼事都盲。
2014/02/01
【二月講評。】
總是亂七八糟的看電影、看漫畫、看小說、看散文、看劇集,
希望二月有個好開始,
在同一篇文章中把所有評語都聚集在一起。
無關重點,
就當是回顧自己該月到底做過些什麼,
又浪費了多少光陰。
希望能夠持續更新吧。
Hope so :)
2013/01/31
【短片】
TED短片:
Pamela Meyer: How to spot a liar (31/01)
一個真正既謊言高手,會打從心底相信自己所說的就是事實。
正確而言,他們認為自己所說的就是正確,沒有任何可質疑的餘地,
於他們而言,這就是他們的「真相」。
當說謊者不覺得自己正在說謊時,再多的觀察與儀器都只能一笑置之。
相反,當一個人認為自己所說的是謊言時,縱使該事為千真萬確的事實,其表情、肢體語言、眼神均可出賣他。
但要仔細辨出他是因為「明暸自己所說的是事實,但要裝作謊言,因此整件事成為謊言」而構成謊言,還是因為他們打從心相信該「真實」實為謊言,卻是難事。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人類的行為與其心理為互相影響的關係,
當在這個「說謊」的研究上,人類習性與行為成為唯一的「數據」時,我們並不能忽然其外在變數--意識與潛意識。
若然人在潛意識層面上已將「謊言」轉成「真實」,那麼,「數據」還是否可靠?
我認為一個人所說的是否謊言其實並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其動機、目的及結果。
畢竟我們研究人類說謊的行為最初最初的原意就是為了探求其目的。
連自己也能……
我用不下「說服」、「欺騙」等字眼,畢竟這反映其所信之事非「真實」。
我用不下「說服」、「欺騙」等字眼,畢竟這反映其所信之事非「真實」。
由一開始,自己就認為「謊言乃真實」的人才恐怖。
過人不難,過自己才難。
【歌曲】
陳奕迅 - 不如不見 (1/2)
不難理解。
「忽已明白
即使再見面 成熟地表演
不如不見。」
我們急切地想去見一個人、想去做一些事,誰不知那只是徒然的舉動。
真正在尋找的,倒頭來只是回憶中的那個人、那件事、那段碎片。
然而我們卻理解,縱使歷史重覆,卻不是完全重現,而時光機亦永不會出現。
再見,只不過是再添上一筆遺憾。
但人卻是明知犯錯還是想賭一把,
賭一次,換來空虛。
有時候,同一個人同一件事,只要時間不同,一切也不會是你理想中的那樣子。
正確來說,世上沒有一樣東西能成為你理想中的那樣子。
然後,我忽然理解,你想做的事,永遠不會是你真正能做到的事。
然後,我忽已明白,想念我的人,想的,是他腦中的回憶,自己亦仍。
那麼,我們到底是在想誰?
還是,只是不停犯傻地回頭向後看?
不如不見。
/
越渴望見面然后發現
中間隔著那十年
我想見的笑臉 只有懷念……
【歌曲】
陳奕迅 - 不如不見 (1/2)
不難理解。
「忽已明白
即使再見面 成熟地表演
不如不見。」
我們急切地想去見一個人、想去做一些事,誰不知那只是徒然的舉動。
真正在尋找的,倒頭來只是回憶中的那個人、那件事、那段碎片。
然而我們卻理解,縱使歷史重覆,卻不是完全重現,而時光機亦永不會出現。
再見,只不過是再添上一筆遺憾。
但人卻是明知犯錯還是想賭一把,
賭一次,換來空虛。
有時候,同一個人同一件事,只要時間不同,一切也不會是你理想中的那樣子。
正確來說,世上沒有一樣東西能成為你理想中的那樣子。
然後,我忽然理解,你想做的事,永遠不會是你真正能做到的事。
然後,我忽已明白,想念我的人,想的,是他腦中的回憶,自己亦仍。
那麼,我們到底是在想誰?
還是,只是不停犯傻地回頭向後看?
不如不見。
/
越渴望見面然后發現
中間隔著那十年
我想見的笑臉 只有懷念……
2014/01/17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