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3

法治。



大律師公會主席石永泰講辭全文

個人覺得比較有意思的文句摘錄如下:

談到司法獨立,近來有一個趨勢:法官判政府敗訴時,即會被奉為「英雄」,但一旦判支持民主理念的人敗訴,便會有人質疑「法治是否已淪亡」。

過份強調民眾必須「守法」,往往是極權政府的特徵:熱衷於利用法律作為整治民眾的工具,而不是用法律約束自己管治的方式。

當權者根本不應把任何定義不清的政治要求加諸於他們(法官)身上,例如要「愛國」,「維護國家發展利益」云云。

 香港政府近年沾染了一種語言習慣,在解釋它所做的所有事情時,都以「依法」作為開場白,例如: 立法會選舉「依法」舉行、警方「依法」拘捕疑犯、政府「依法」施政、政策「依法」制定和落實。開口也「依法」,閉口也「依法」,這也「依法」,那也「依法」,甚麼也「依法」。


全文看畢,三個感受:

一]司法者仍然堅守責任及其崗位,並不代表執法與立法者同樣如此。

正如文中提及「要求他們負擔政治任務」,正正是執法者現時面對的困境,亦是年輕一輩無法接受的原因。
當然,即使是立法者也無可避免要考慮其立場的政治任務,畢竟「飲水思源」(不是真思也得去思),但對於執法及司法者,被迫加上此特外務只是影響其公正性。
無可奈何的是,司法者人選對教育程度要求普遍較高,反之普遍執法者卻未見是如此。

二] Tyranny of the majority 

(2). 假若一候選人必須得到超過半數提名委員會成員支持方可獲得提名,這不可能確保選民享有對於候選人有自由和真正選擇。這「少數服從多數」的要求相比2012年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之選舉辦法,更屬倒退。

香港的立法會在一個不健全的體制下運行,「多數人的暴政」一直是我覺得最無能為力的事,同樣也是香港多數市民不滿的因素。
政策實施的重點是在其利弊及長遠影響,政府施政近年來愈來愈短視或者敷衍(民生福利政策尤其可見,關愛基金、派錢,或者無),在多數人的絕對權力底下,香港無論是少數還是多數也很難得益……


三] 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詳閱文中第20點)

這是我一直都不認同的事,不用多說,根本無謂。
一個逃不掉的圓,不剪掉,有意思?

至於那些「男神」,一笑置之,忘本的事大家都很容易就做得出。



以上,原本只是單純寫在臉書抒發分享,覺得蠻不錯的就直接轉過來了。










2015/01/01

Kill your darling。



真正的sad but true story。

愛令人盲目,消逝的愛令人行動盲目。

David 是個好男人,他的愛沉重卻真摰,只可惜Lucien 是個無情且滿身罪孽的男人,帶著罪孽而充滿迷茫的人,只會把別人帶往同樣的罪孽之中。
"Life is round, we're stuck on this wheel of living and dying. An endless circle, until someone breaks it." by Lucien.

值得稱讚的是這套電影選角人物外表形象與真人十分相似,Daniel and Allen、Dane and Lucien。

"You let him go. Don't help him. Listen to m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your father ever did was fail me. You understand?"by Allen's mother.
有些事無關情誼、無關時代的潮流,就是應該讓它走回正路。讓一件事不斷在錯的路上徘徊,遇到分岔路口,再走下去也不過是錯誤。
當然,真相何去何從,早已都腐爛在時光的肚子裹了。

當我聽到Allen寫的"The night in question",我只覺得,文字把殘酷的事實美化,事實卻難以腐蝕文字。

我最喜歡關於重死與死亡的那一幕,"To be reborn, you have to die first.",他倆嘗試用「自殺」與「死亡」,換來「重生」--逃避現實與責任的沉重,盡情忘我地投入在自我的世界中。電影快結尾之時,Lucien在監獄為了逃避殺人後的刑罰而嘗試自殺,到最後繩索鬆掉,意味「重生」,這是個頗有趣的呼應。

想起有人說過,最具才能的天才往往是最瘋狂的瘋子。

這是一個關於詩人們瘋狂青春的故事。

01/01/2015.